7月12日,科思创(Covestro)位于德国多尔马根(Dormagen)的工厂发生电气火灾,导致其烧碱、氯气和盐酸(HCl)生产遭遇不可抗力。该工厂的烧碱年产能为44.8万吨,氯气年产能为48万吨。在7月16日,科思创宣布其TDA/TDI、基于OTDA的产品、聚醚多元醇产品遭遇不可抗力。原因是由于缺失的氯气在短期内既无法通过其他工厂供货,也无法通过外购完全弥补,因而其下游生产装置(例如该工厂的TDI装置,30万吨/年)受氯气供应中断而受影响。另外,科思创的聚氨酯分散体(PUD)和聚醚多元醇装置也受到影响,被迫安全停车。科思创表示,其他工厂的供应无法完全抵消此次中断的影响,预计会出现严重的延误、减量和甚至中断。不可抗力的持续时间尚不确定。据了解,今年3月科思创完成了多尔马根的TDI工厂的现代化改造,并正式启用了该工厂,该工厂是科思创在欧洲经营着的欧洲最大的TDI生产工厂。
科思创突发不可抗力后,市场立刻做出反应,据了解,7月17日欧洲某TDI生产商上调500欧元/吨(约合人民币4160元/吨)。7月17日早间,北方某大厂TDI分销渠道即日起封盘。
在上周,韩国巴斯夫TDI装置突发异动导致发货延迟,东南亚市场随即启动限量供应;上海科思创紧急封盘停报;万华化学则连续调价,7月中旬分销价上调1000元/吨后,又因东南亚订单暴增暂停接单,为保证新单及时发货,暂缓接单,并计划7月新单再涨10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718元/吨)。另外,西北地区两套关键装置先后进入检修:一套自7月16日起停车检修35天,散水暂停供应;一套提前安排检修计划,预计7月底停车,约10-15天。7月16日,河北某TDI大厂因近期内外贸订单激增,导致货源供应紧张,发货周期延长。截至7月17日,华北TDI国产货报盘价格在13700-14100元/吨附近,日涨700元/吨;上海货报盘价格在14000-14300元/吨,日涨600元/吨。出口量方面,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TDI出口量达5.16万吨,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飙升98.45%。出口同比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由于关税窗口期刺激,美国政策引发的“抢出口”效应推动短期订单激增。同时东南亚需求扩张,当地加工企业集中备货,年需求增速维持在6-8%,成为中国出口核心市场。中国TDI在成本、交货周期上的竞争力难以被替代,尤其在欧洲产能收缩背景下,出口份额有望长期提升。
受能源成本及环保政策影响,海外TDI产能持续收缩。其中,阿根廷和整个拉丁美洲唯一的TDI制造商Petroquímica Río Tercero公司因公司规模有限,竞争加剧,利润低迷,于2024年10月关停了其位于科尔多瓦产能为2.8万吨/年TDI工厂。
巴斯夫已于2023年初关闭了其路德维希港基地的TDI及其前体装置;日本东曹也于2023年停止了其位于日本Nanyo的TDI生产(约2.5万吨/年)。其中,截至2024年末,万华化学拥有TDI产能111万吨/年,同时万华福建第二套33万吨/年TDI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届时万华TDI总产能将达到144万吨/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MDI和TDI供应商。随着全球产能格局重构,我国在保障供应的同时,需加速技术升级以应对国际竞争与低碳转型双重挑战。
内容来源:PUdaily、科思创、化工新材料、慧聪化工网、隆众资讯、化工新材料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收集转发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所转发的信息仅代表作者观点,只供参考之用,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无关,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