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科思创宣布其台湾彰化基地医疗级热塑性聚氨酯(TPU)Desmopan® Rx系列产品正式投产。彰化基地成为继北美新马丁斯维尔基地后,科思创全球第二个获医疗级TPU生产资质的工厂,将通过本地化供应,填补亚太市场对高性能医疗材料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该产线严格遵循GMP(良好生产规范)标准,产品无增塑剂、低萃取物,支持多种灭菌方式,并已通过ISO 10993国际标准(对应国标GB/T 16886)及国标YY/T 1557生物相容性认证,适用于输液、输血和注射设备,专为医疗器械组件(导管、连接器、组件外壳、内窥镜)开发。值得注意的是,该系列产品与熔喷工艺兼容,制成的医疗级无纺布可用于手术铺单、伤口敷料、手术服等,且符合医疗废弃物处理法规。
去年9月,科思创宣布在广州建立一个新的TPU亚太应用开发中心。该中心的布局将使科思创深入接近中国及亚太的TPU产业集群,尤其是消费电子、特种挤出以及薄膜(PPF)、特种电缆、鞋类等领域,预计于2025年投入运营。
此外,科思创已于2023年启动在珠海建造其最大的TPU生产基地,待2033年全部建成后,将拥有近12万吨/年TPU产能。
上述的布局使科思创形成以广州应用开发中心、彰化研发中心、珠海生产基地三地协作的方式进行互补优势,产生更强大的区域协同效应。
TPU全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是聚氨酯行业的一个分支,也是高端制造领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材料。
除了科思创之外,生产TPU的厂家还有巴斯夫、路博润、万华化学、美瑞新材、华峰化学、亨斯迈、上海恒安、瑞华、旭川化学、道恩股份等企业。
虽然国内大力布局和产能扩张,TPU市场竞争激烈,但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TPU进口量仍超2万吨,高端领域仍依赖进口,如线缆保护、汽车ABS材料市场、医疗导管、植入性产品及车衣材料等。而医疗级TPU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并且不影响血液成分,是一种高性能材料,它不仅在伤口护理、心血管类、泌尿科、血管接触类、骨科、口腔正畸等领域有所应用,而且也被用来制造医用导管、人工心脏辅助装置、人造皮等产品。
主要的生产企业有路博润、巴斯夫、亨斯迈、科思创、万华化学、美瑞新材、泓格生医、中山博锐斯等企业。路博润:其医疗级TPU可用于血管通路导管、隐形牙套、肺科手术导板等其他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另外,其Tecothane™TPU系列产品于2023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CMDE)登记;去年11月,路博润计划在印度建立生产高质量医用导管(用于神经血管和心血管医疗)的基地;今年6月路博润与分销商IMCD合作,将欧洲成熟的医疗级TPU分销模式扩展至北美。巴斯夫:其Elastollan® FC医疗级TPU被用于制造医用导管等产品,且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还可应用于玩具、食品加工设备(传送带、软管等)和医疗器械等。亨斯迈:TPU被用于生产病号服、口罩、床垫罩、管材、阀门、电缆护套,以及动力送风净化呼吸器 (PAPR)等。万华化学:其Wanthane®M医用级TPU系列,材料可覆盖70A-82D硬度范围,已广泛应用于输液器、中心静脉导管、齿科整形器等医疗器械中。泓格生医(ICP DAS-BMP):专注高定制化TPU,如输尿管支架专用材料(ARP-93A/95A系列),提供15种配色及含钨/硫酸钡的不透射线规格,满足长期植入需求。另外,其Arothane™ ARP-WG系列提供含40-60%钨粉的不湿度线剂规格,可作为导丝导电材料。同时,含硫磺的Arothane™ ARP-B20与Durathane™ ALC-B40系列已获安全性相关认证,适用于长期接入应用。美瑞新材:可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性能的TPU材料,可用于制作输液软管、防护服薄膜、手套、药物容器、仿生假体等产品。中山博锐斯:主攻TPU薄膜,获国家二级医疗器械认证,产品用于创可贴基膜、隐形正畸膜片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材料。计划2025年新增两条生产线,重点提升医疗和车规级薄膜产能。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医用级TPU材料市场规模5.56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8.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8%。除传统应用外,生物降解TPU薄膜、TPU/PLA复合材料3D打印抗菌敷料等创新技术加速研发。未来竞争将聚焦于植入物创新与跨行业应用突破。
内容来源:科思创、科应、化工新材料、各公司官网、化工新材料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收集转发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所转发的信息仅代表作者观点,只供参考之用,与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无关,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