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你的位置:
首页
/
/
/
聚氨酯原料:期待拨云见日时

聚氨酯原料:期待拨云见日时

  • 分类:协会新闻
  • 作者:徐岩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11-29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作为聚氨酯生产大国,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聚氨酯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即使是在2008~2009年世界主要聚氨酯市场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聚氨酯产销量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但是近年来,受产能快速扩张和下游需求萎缩的影响,聚氨酯原料产能过剩的压力与日俱增。究竟哪些原料品种已经供过于求?企业又应该如何经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由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装置产能过低,改革开放前我国聚氨酯原料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特别是聚氨酯合成中最重要的原料异氰酸酯,我国迟迟没有掌握核心生产技术。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引进吸收、自主创新,我国成功开发了以MDI、TDI为主体品种的异氰酸酯生产技术,聚氨酯产业也进入了产量、销量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使我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大聚氨酯生产和消费国。  “近几年来,企业积极在聚氨酯原料领域扩张产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应该说,我国大宗聚氨酯原料受制于人、依赖进口的情况已经得到彻底改观。”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朱长春表示。  然而,“世界第一”如今也遭遇到了困境。国内与日俱增的新增产能,加上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产品需求萎缩,使供过于求的国内聚氨酯原料市场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当下,除了MDI由于大企业集体提价导致价格坚挺外,我国BDO(1,4-丁二醇)、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原料价格都在低位徘徊,包括三季度曾出现大涨行情的TDI价格也明显回落,很多企业利润已经开始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聚氨酯供过于求是导致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中国MDI消费量136万吨,比上年增长18%;2011年中国TDI消费量约56万吨,比上年增长7.7%。但是看上去增速十分可观的消费量远远追不上产能扩张的步伐。  “2006~2011年,中国MDI缺口不断缩小,国内产量不断提高,进口量逐渐减少,出口量逐渐增加。2011年MDI产需比达到0.89,预计2016年产需比将达到1.1,国内生产完全能满足国内消费,还能大量出口。而2011年中国TDI产能达76万吨,已成全球第一大生产国,预计未来5年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TDI生产国。”朱长春告诉记者。  聚醚多元醇的情况也十分类似。记者了解到,由于聚醚多元醇的生产技术壁垒不高,国内生产企业较多。2000年以来,聚醚多元醇工厂大量新建、扩建,产能也不断增长。2002年,中国聚醚多元醇产能约55万吨,产量35万吨;2005年发展到产能110万吨,产量73万吨;2011年产能达到271万吨,产量172万吨,消费量185万吨,产需比为0.9,较2010年提高了0.12点。  BDO产能增速也十分惊人。据统计,2007年中国BDO产能为14.9万吨;到2009年,中国的BDO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到42.4万吨;2011年BDO产能则已达到47万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BDO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  烟台巨力异氰酸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任晓东表示,目前国内TDI等聚氨酯原料市场正遭受空前的考验,而供过于求正是导致问题的主因。“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近期下游需求相对低迷,面临资金周转压力的下游企业逐渐增多,企业对现货采购和备货行为相对谨慎。由于产能过剩问题压在业内人士心上,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厂商神经,唯恐自己报价太高失去出货机会,市场报价被迫一低再低。长期来看,市场货源过多的情况将加剧,产品行情不容乐观。”任晓东说。  你新建、我扩建  势头不减  尽管近期聚氨酯原料市场行情遇冷,但是却没有挡住生产企业新建、扩产项目的热情。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在MDI、TDI、聚醚多元醇、BDO、己二酸等聚氨酯原料领域,不少企业均有大规模扩产的计划。  “中国的BDO扩建规模之大,覆盖区域之广,使得中国在未来几年持续成为全球具有BDO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截至2011年,我国已宣布有BDO扩建、拟建计划的公司达到2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的BDO总产能将有望突破150万吨。”朱长春说。  记者了解到,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开祥化工BDO项目三期已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中石化四川维尼纶厂和爱思开综合化学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20万吨/年BDO项目也在规划中;国电英力特宁东工业园的20万吨/年BDO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2013年3月试车;重庆弛源化工有限公司6万吨/年BDO、4.6万吨/年PTMEG(聚四氢呋喃)项目主装置计划2013年年中投产;四川天华富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4亿元的新建6万吨/年BDO装置和4.6万吨/年PTMEG装置已基本建设完成;东营胜利中亚化工有限公司5.5万吨/年顺酐法BDO装置仍在建设当中。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BDO的销售情况将使全球的BDO生产商备受压力,因为下游行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BDO的产能扩张速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国实施了较多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作为未来最大的BDO生产国,中国将面临诸多压力。”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吕国会说。  聚醚多元醇近期投产和规划的新增产能也不少,其中包括蓝星东大10万吨、抚顺佳化10万吨、江苏钟山10万吨、金浦锦湖10万吨、常熟一统20万吨、隆化科技20万吨、江苏长华20万吨、德信联邦10万吨等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未来2~3年,我国新建扩建聚醚多元醇产能将达150万吨左右;而到2015年,新增消费量按年均增长10%计算,将不超过85万吨,届时产能过剩近40%。  “按照《聚氨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到2015年,我国聚醚多元醇的需求量约为300万吨。而2011年聚醚多元醇的产能就已达到271万吨,伴随新增产能投放而来的是产能过剩、开工率普遍下降、产品低质竞争严重。”江苏化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颖华担忧地说。  由于己二酸行业的利润水平较高,也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新建扩建。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已有50万吨己二酸产能集中投产,其中包括:山东华鲁恒升8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华峰集团重庆福祥15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山西阳煤7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山东海力江苏大丰2条15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河南神马5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此外,山东海力三期规划20万吨/年,河北开滦15万吨/年的装置也计划在近期投产。  “50万吨的己二酸产能,已经相当于目前国内58%的总产能。目前己二酸价格处于1万元/吨的低点,与短期内这些装置的集中投产不无关系。”朱长春说。  而在TDI生产方面,烟台巨力、沧州大化、东南电化新建生产装置近期纷纷投运,使本就显现过剩压力的TDI市场更显紧张。而今年第三季度价格的上涨也刺激了TDI企业进一步扩张。北方锦化目前正在进行二期10万吨TDI的开工前期准备工作,而沧州大化也筹划将一套5万吨/年的TDI装置扩至8万吨/年。  “到2014年,TDI总产能将达到150万吨左右。表观消费量按年均增长10%计算,2014年总消费量不足76万吨。产能过剩达到50%左右。”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月说。  此外,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不约而同地开始抢占中国MDI市场。目前烟台万华已经开始进行宁波的三期MDI装置技改,将原来60万吨/年产能扩大一倍,烟台开发区的60万吨/年MDI装置也在建设当中,计划两年内年投产;巴斯夫重庆40万吨/年MDI装置计划于2014年投产;亨斯迈、拜耳也有MDI装置扩建计划;而新疆、吉林、内蒙古、安徽、甘肃、辽宁等省区都有建设MDI的计划。  拓下游、扩出口  或是出路  面对目前聚氨酯原料过剩的压力,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现有的聚氨酯原料生产企业都忙着扩大规模,还有一些行业外的企业也想加入进来分一杯羹,这是企业抢占市场的正常手段。现在的问题是,不少企业资金很足,但是对市场缺乏科学的调研和判断,很多低技术含量的项目盈利空间十分有限,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门槛又比较高,结果导致了低水平项目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吕国会告诉记者。  而且,聚氨酯行业的周期性比较明显,市场也存在一定的投机性,产品价格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不在少数。“对于新上项目的前景一定要有冷静的认识。由于建设项目需要一定的周期,也许在项目规划时感觉前景不错,但是等到开工投产时情况就会变化,导致有的聚氨酯原料生产项目一再推迟投产时间。”一位来自温州的聚氨酯产品市场分析师告诉记者。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一直在为企业指引方向。到底哪些项目有前景,哪些项目风险大,哪些项目不建议再上马,不论是《聚氨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还是国家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此都有明确的说明。我们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出台更严格的政策法规,在企业规模、能耗标准、环境保护、工艺路线等方面对聚氨酯原料生产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行业门槛,推进结构调整。”朱长春说。  与其他聚氨酯原料相比,目前MDI产品依然展现了比较诱人的利润空间。烟台万华上月公开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MDI毛利率达到33.28%。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企业对于投资MDI项目仍需慎重。“国内现有MDI生产企业为稳固市场地位,都采取了新建扩建的措施,产能的增长率大于消费量的增长率,企业间的竞争日渐激烈。而MDI行业本身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又很高,因此MDI新进入者需谨慎,应着眼于整个MDI—聚氨酯产业链上。”张月表示。  朱长春指出,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聚氨酯企业的经营利润还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因此处于劣势。当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只有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一方面,要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要开发全新功能高附加值的聚氨酯上下游产品,开发潜在市场。  普华咨询机构分析报告也认为,国内BDO等聚氨酯原料的新增产能对于行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企业不仅要提升产品质量,以及装置的稳定性,还应该更加注重完善整个产业链,尽可能地触及终端市场,让资源合理化,行业更规整。此外,走出去也是消化聚氨酯行业产能的一条必由之路。  不少业内专家也认为,扩大出口是缓解我国聚氨酯原料市场供过于求压力的途径之一。“由于供应明显超过需求,行业洗牌已经在所难免,产业调整步伐将加快,企业要力图发展,必须扩展海外市场。”张月说。  “目前国内TDI市场供大于求,在产能得到大整合之前,恶性竞争难以避免。与其在中国市场上与同行拼个你死活我,不如选择更有优势的出口市场,这样既赢得了利润,还分散了国内市场货源压力。所以从中国TDI市场良性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TDI出口时代已经来临,也希望国内同行继续这么做下去,为未来更加严峻的国内TDI市场开辟一条新路。”任晓东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摘自《中国化工报》

聚氨酯原料:期待拨云见日时

【概要描述】作为聚氨酯生产大国,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聚氨酯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即使是在2008~2009年世界主要聚氨酯市场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聚氨酯产销量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但是近年来,受产能快速扩张和下游需求萎缩的影响,聚氨酯原料产能过剩的压力与日俱增。究竟哪些原料品种已经供过于求?企业又应该如何经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由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装置产能过低,改革开放前我国聚氨酯原料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特别是聚氨酯合成中最重要的原料异氰酸酯,我国迟迟没有掌握核心生产技术。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引进吸收、自主创新,我国成功开发了以MDI、TDI为主体品种的异氰酸酯生产技术,聚氨酯产业也进入了产量、销量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使我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大聚氨酯生产和消费国。  “近几年来,企业积极在聚氨酯原料领域扩张产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应该说,我国大宗聚氨酯原料受制于人、依赖进口的情况已经得到彻底改观。”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朱长春表示。  然而,“世界第一”如今也遭遇到了困境。国内与日俱增的新增产能,加上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产品需求萎缩,使供过于求的国内聚氨酯原料市场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当下,除了MDI由于大企业集体提价导致价格坚挺外,我国BDO(1,4-丁二醇)、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原料价格都在低位徘徊,包括三季度曾出现大涨行情的TDI价格也明显回落,很多企业利润已经开始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聚氨酯供过于求是导致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中国MDI消费量136万吨,比上年增长18%;2011年中国TDI消费量约56万吨,比上年增长7.7%。但是看上去增速十分可观的消费量远远追不上产能扩张的步伐。  “2006~2011年,中国MDI缺口不断缩小,国内产量不断提高,进口量逐渐减少,出口量逐渐增加。2011年MDI产需比达到0.89,预计2016年产需比将达到1.1,国内生产完全能满足国内消费,还能大量出口。而2011年中国TDI产能达76万吨,已成全球第一大生产国,预计未来5年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TDI生产国。”朱长春告诉记者。  聚醚多元醇的情况也十分类似。记者了解到,由于聚醚多元醇的生产技术壁垒不高,国内生产企业较多。2000年以来,聚醚多元醇工厂大量新建、扩建,产能也不断增长。2002年,中国聚醚多元醇产能约55万吨,产量35万吨;2005年发展到产能110万吨,产量73万吨;2011年产能达到271万吨,产量172万吨,消费量185万吨,产需比为0.9,较2010年提高了0.12点。  BDO产能增速也十分惊人。据统计,2007年中国BDO产能为14.9万吨;到2009年,中国的BDO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到42.4万吨;2011年BDO产能则已达到47万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BDO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  烟台巨力异氰酸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任晓东表示,目前国内TDI等聚氨酯原料市场正遭受空前的考验,而供过于求正是导致问题的主因。“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近期下游需求相对低迷,面临资金周转压力的下游企业逐渐增多,企业对现货采购和备货行为相对谨慎。由于产能过剩问题压在业内人士心上,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厂商神经,唯恐自己报价太高失去出货机会,市场报价被迫一低再低。长期来看,市场货源过多的情况将加剧,产品行情不容乐观。”任晓东说。  你新建、我扩建  势头不减  尽管近期聚氨酯原料市场行情遇冷,但是却没有挡住生产企业新建、扩产项目的热情。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在MDI、TDI、聚醚多元醇、BDO、己二酸等聚氨酯原料领域,不少企业均有大规模扩产的计划。  “中国的BDO扩建规模之大,覆盖区域之广,使得中国在未来几年持续成为全球具有BDO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截至2011年,我国已宣布有BDO扩建、拟建计划的公司达到2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的BDO总产能将有望突破150万吨。”朱长春说。  记者了解到,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开祥化工BDO项目三期已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中石化四川维尼纶厂和爱思开综合化学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20万吨/年BDO项目也在规划中;国电英力特宁东工业园的20万吨/年BDO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2013年3月试车;重庆弛源化工有限公司6万吨/年BDO、4.6万吨/年PTMEG(聚四氢呋喃)项目主装置计划2013年年中投产;四川天华富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4亿元的新建6万吨/年BDO装置和4.6万吨/年PTMEG装置已基本建设完成;东营胜利中亚化工有限公司5.5万吨/年顺酐法BDO装置仍在建设当中。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BDO的销售情况将使全球的BDO生产商备受压力,因为下游行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BDO的产能扩张速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国实施了较多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作为未来最大的BDO生产国,中国将面临诸多压力。”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吕国会说。  聚醚多元醇近期投产和规划的新增产能也不少,其中包括蓝星东大10万吨、抚顺佳化10万吨、江苏钟山10万吨、金浦锦湖10万吨、常熟一统20万吨、隆化科技20万吨、江苏长华20万吨、德信联邦10万吨等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未来2~3年,我国新建扩建聚醚多元醇产能将达150万吨左右;而到2015年,新增消费量按年均增长10%计算,将不超过85万吨,届时产能过剩近40%。  “按照《聚氨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到2015年,我国聚醚多元醇的需求量约为300万吨。而2011年聚醚多元醇的产能就已达到271万吨,伴随新增产能投放而来的是产能过剩、开工率普遍下降、产品低质竞争严重。”江苏化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颖华担忧地说。  由于己二酸行业的利润水平较高,也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新建扩建。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已有50万吨己二酸产能集中投产,其中包括:山东华鲁恒升8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华峰集团重庆福祥15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山西阳煤7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山东海力江苏大丰2条15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河南神马5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此外,山东海力三期规划20万吨/年,河北开滦15万吨/年的装置也计划在近期投产。  “50万吨的己二酸产能,已经相当于目前国内58%的总产能。目前己二酸价格处于1万元/吨的低点,与短期内这些装置的集中投产不无关系。”朱长春说。  而在TDI生产方面,烟台巨力、沧州大化、东南电化新建生产装置近期纷纷投运,使本就显现过剩压力的TDI市场更显紧张。而今年第三季度价格的上涨也刺激了TDI企业进一步扩张。北方锦化目前正在进行二期10万吨TDI的开工前期准备工作,而沧州大化也筹划将一套5万吨/年的TDI装置扩至8万吨/年。  “到2014年,TDI总产能将达到150万吨左右。表观消费量按年均增长10%计算,2014年总消费量不足76万吨。产能过剩达到50%左右。”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月说。  此外,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不约而同地开始抢占中国MDI市场。目前烟台万华已经开始进行宁波的三期MDI装置技改,将原来60万吨/年产能扩大一倍,烟台开发区的60万吨/年MDI装置也在建设当中,计划两年内年投产;巴斯夫重庆40万吨/年MDI装置计划于2014年投产;亨斯迈、拜耳也有MDI装置扩建计划;而新疆、吉林、内蒙古、安徽、甘肃、辽宁等省区都有建设MDI的计划。  拓下游、扩出口  或是出路  面对目前聚氨酯原料过剩的压力,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现有的聚氨酯原料生产企业都忙着扩大规模,还有一些行业外的企业也想加入进来分一杯羹,这是企业抢占市场的正常手段。现在的问题是,不少企业资金很足,但是对市场缺乏科学的调研和判断,很多低技术含量的项目盈利空间十分有限,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门槛又比较高,结果导致了低水平项目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吕国会告诉记者。  而且,聚氨酯行业的周期性比较明显,市场也存在一定的投机性,产品价格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不在少数。“对于新上项目的前景一定要有冷静的认识。由于建设项目需要一定的周期,也许在项目规划时感觉前景不错,但是等到开工投产时情况就会变化,导致有的聚氨酯原料生产项目一再推迟投产时间。”一位来自温州的聚氨酯产品市场分析师告诉记者。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一直在为企业指引方向。到底哪些项目有前景,哪些项目风险大,哪些项目不建议再上马,不论是《聚氨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还是国家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此都有明确的说明。我们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出台更严格的政策法规,在企业规模、能耗标准、环境保护、工艺路线等方面对聚氨酯原料生产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行业门槛,推进结构调整。”朱长春说。  与其他聚氨酯原料相比,目前MDI产品依然展现了比较诱人的利润空间。烟台万华上月公开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MDI毛利率达到33.28%。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企业对于投资MDI项目仍需慎重。“国内现有MDI生产企业为稳固市场地位,都采取了新建扩建的措施,产能的增长率大于消费量的增长率,企业间的竞争日渐激烈。而MDI行业本身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又很高,因此MDI新进入者需谨慎,应着眼于整个MDI—聚氨酯产业链上。”张月表示。  朱长春指出,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聚氨酯企业的经营利润还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因此处于劣势。当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只有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一方面,要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要开发全新功能高附加值的聚氨酯上下游产品,开发潜在市场。  普华咨询机构分析报告也认为,国内BDO等聚氨酯原料的新增产能对于行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企业不仅要提升产品质量,以及装置的稳定性,还应该更加注重完善整个产业链,尽可能地触及终端市场,让资源合理化,行业更规整。此外,走出去也是消化聚氨酯行业产能的一条必由之路。  不少业内专家也认为,扩大出口是缓解我国聚氨酯原料市场供过于求压力的途径之一。“由于供应明显超过需求,行业洗牌已经在所难免,产业调整步伐将加快,企业要力图发展,必须扩展海外市场。”张月说。  “目前国内TDI市场供大于求,在产能得到大整合之前,恶性竞争难以避免。与其在中国市场上与同行拼个你死活我,不如选择更有优势的出口市场,这样既赢得了利润,还分散了国内市场货源压力。所以从中国TDI市场良性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TDI出口时代已经来临,也希望国内同行继续这么做下去,为未来更加严峻的国内TDI市场开辟一条新路。”任晓东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摘自《中国化工报》

  • 分类:协会新闻
  • 作者:徐岩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2-11-29 00:00
  • 访问量:
详情

  作为聚氨酯生产大国,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聚氨酯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即使是在2008~2009年世界主要聚氨酯市场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聚氨酯产销量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但是近年来,受产能快速扩张和下游需求萎缩的影响,聚氨酯原料产能过剩的压力与日俱增。究竟哪些原料品种已经供过于求?企业又应该如何经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需求弱、产量增

  市场遇冷

  由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装置产能过低,改革开放前我国聚氨酯原料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特别是聚氨酯合成中最重要的原料异氰酸酯,我国迟迟没有掌握核心生产技术。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引进吸收、自主创新,我国成功开发了以MDI、TDI为主体品种的异氰酸酯生产技术,聚氨酯产业也进入了产量、销量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使我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大聚氨酯生产和消费国。

  “近几年来,企业积极在聚氨酯原料领域扩张产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应该说,我国大宗聚氨酯原料受制于人、依赖进口的情况已经得到彻底改观。”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朱长春表示。

  然而,“世界第一”如今也遭遇到了困境。国内与日俱增的新增产能,加上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产品需求萎缩,使供过于求的国内聚氨酯原料市场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当下,除了MDI由于大企业集体提价导致价格坚挺外,我国BDO(1,4-丁二醇)、聚醚多元醇等聚氨酯原料价格都在低位徘徊,包括三季度曾出现大涨行情的TDI价格也明显回落,很多企业利润已经开始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聚氨酯供过于求是导致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中国MDI消费量136万吨,比上年增长18%;2011年中国TDI消费量约56万吨,比上年增长7.7%。但是看上去增速十分可观的消费量远远追不上产能扩张的步伐。

  “2006~2011年,中国MDI缺口不断缩小,国内产量不断提高,进口量逐渐减少,出口量逐渐增加。2011年MDI产需比达到0.89,预计2016年产需比将达到1.1,国内生产完全能满足国内消费,还能大量出口。而2011年中国TDI产能达76万吨,已成全球第一大生产国,预计未来5年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大TDI生产国。”朱长春告诉记者。

  聚醚多元醇的情况也十分类似。记者了解到,由于聚醚多元醇的生产技术壁垒不高,国内生产企业较多。2000年以来,聚醚多元醇工厂大量新建、扩建,产能也不断增长。2002年,中国聚醚多元醇产能约55万吨,产量35万吨;2005年发展到产能110万吨,产量73万吨;2011年产能达到271万吨,产量172万吨,消费量185万吨,产需比为0.9,较2010年提高了0.12点。

  BDO产能增速也十分惊人。据统计,2007年中国BDO产能为14.9万吨;到2009年,中国的BDO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到42.4万吨;2011年BDO产能则已达到47万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BDO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

  烟台巨力异氰酸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任晓东表示,目前国内TDI等聚氨酯原料市场正遭受空前的考验,而供过于求正是导致问题的主因。“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近期下游需求相对低迷,面临资金周转压力的下游企业逐渐增多,企业对现货采购和备货行为相对谨慎。由于产能过剩问题压在业内人士心上,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厂商神经,唯恐自己报价太高失去出货机会,市场报价被迫一低再低。长期来看,市场货源过多的情况将加剧,产品行情不容乐观。”任晓东说。

  你新建、我扩建

  势头不减

  尽管近期聚氨酯原料市场行情遇冷,但是却没有挡住生产企业新建、扩产项目的热情。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在MDI、TDI、聚醚多元醇、BDO、己二酸等聚氨酯原料领域,不少企业均有大规模扩产的计划。

  “中国的BDO扩建规模之大,覆盖区域之广,使得中国在未来几年持续成为全球具有BDO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截至2011年,我国已宣布有BDO扩建、拟建计划的公司达到2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的BDO总产能将有望突破150万吨。”朱长春说。

  记者了解到,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开祥化工BDO项目三期已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中石化四川维尼纶厂和爱思开综合化学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20万吨/年BDO项目也在规划中;国电英力特宁东工业园的20万吨/年BDO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2013年3月试车;重庆弛源化工有限公司6万吨/年BDO、4.6万吨/年PTMEG(聚四氢呋喃)项目主装置计划2013年年中投产;四川天华富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4亿元的新建6万吨/年BDO装置和4.6万吨/年PTMEG装置已基本建设完成;东营胜利中亚化工有限公司5.5万吨/年顺酐法BDO装置仍在建设当中。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BDO的销售情况将使全球的BDO生产商备受压力,因为下游行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BDO的产能扩张速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国实施了较多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作为未来最大的BDO生产国,中国将面临诸多压力。”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吕国会说。

  聚醚多元醇近期投产和规划的新增产能也不少,其中包括蓝星东大10万吨、抚顺佳化10万吨、江苏钟山10万吨、金浦锦湖10万吨、常熟一统20万吨、隆化科技20万吨、江苏长华20万吨、德信联邦10万吨等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未来2~3年,我国新建扩建聚醚多元醇产能将达150万吨左右;而到2015年,新增消费量按年均增长10%计算,将不超过85万吨,届时产能过剩近40%。

  “按照《聚氨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到2015年,我国聚醚多元醇的需求量约为300万吨。而2011年聚醚多元醇的产能就已达到271万吨,伴随新增产能投放而来的是产能过剩、开工率普遍下降、产品低质竞争严重。”江苏化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颖华担忧地说。

  由于己二酸行业的利润水平较高,也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新建扩建。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已有50万吨己二酸产能集中投产,其中包括:山东华鲁恒升8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华峰集团重庆福祥15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山西阳煤7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山东海力江苏大丰2条15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河南神马5万吨/年的己二酸装置。此外,山东海力三期规划20万吨/年,河北开滦15万吨/年的装置也计划在近期投产。

  “50万吨的己二酸产能,已经相当于目前国内58%的总产能。目前己二酸价格处于1万元/吨的低点,与短期内这些装置的集中投产不无关系。”朱长春说。

  而在TDI生产方面,烟台巨力、沧州大化、东南电化新建生产装置近期纷纷投运,使本就显现过剩压力的TDI市场更显紧张。而今年第三季度价格的上涨也刺激了TDI企业进一步扩张。北方锦化目前正在进行二期10万吨TDI的开工前期准备工作,而沧州大化也筹划将一套5万吨/年的TDI装置扩至8万吨/年。

  “到2014年,TDI总产能将达到150万吨左右。表观消费量按年均增长10%计算,2014年总消费量不足76万吨。产能过剩达到50%左右。”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月说。

  此外,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不约而同地开始抢占中国MDI市场。目前烟台万华已经开始进行宁波的三期MDI装置技改,将原来60万吨/年产能扩大一倍,烟台开发区的60万吨/年MDI装置也在建设当中,计划两年内年投产;巴斯夫重庆40万吨/年MDI装置计划于2014年投产;亨斯迈、拜耳也有MDI装置扩建计划;而新疆、吉林、内蒙古、安徽、甘肃、辽宁等省区都有建设MDI的计划。

  拓下游、扩出口

  或是出路

  面对目前聚氨酯原料过剩的压力,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现有的聚氨酯原料生产企业都忙着扩大规模,还有一些行业外的企业也想加入进来分一杯羹,这是企业抢占市场的正常手段。现在的问题是,不少企业资金很足,但是对市场缺乏科学的调研和判断,很多低技术含量的项目盈利空间十分有限,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门槛又比较高,结果导致了低水平项目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吕国会告诉记者。

  而且,聚氨酯行业的周期性比较明显,市场也存在一定的投机性,产品价格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不在少数。“对于新上项目的前景一定要有冷静的认识。由于建设项目需要一定的周期,也许在项目规划时感觉前景不错,但是等到开工投产时情况就会变化,导致有的聚氨酯原料生产项目一再推迟投产时间。”一位来自温州的聚氨酯产品市场分析师告诉记者。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一直在为企业指引方向。到底哪些项目有前景,哪些项目风险大,哪些项目不建议再上马,不论是《聚氨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还是国家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此都有明确的说明。我们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出台更严格的政策法规,在企业规模、能耗标准、环境保护、工艺路线等方面对聚氨酯原料生产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行业门槛,推进结构调整。”朱长春说。

  与其他聚氨酯原料相比,目前MDI产品依然展现了比较诱人的利润空间。烟台万华上月公开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MDI毛利率达到33.28%。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企业对于投资MDI项目仍需慎重。“国内现有MDI生产企业为稳固市场地位,都采取了新建扩建的措施,产能的增长率大于消费量的增长率,企业间的竞争日渐激烈。而MDI行业本身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又很高,因此MDI新进入者需谨慎,应着眼于整个MDI—聚氨酯产业链上。” 张月表示。

  朱长春指出,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聚氨酯企业的经营利润还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因此处于劣势。当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办厂,只有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一方面,要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要开发全新功能高附加值的聚氨酯上下游产品,开发潜在市场。

  普华咨询机构分析报告也认为,国内BDO等聚氨酯原料的新增产能对于行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企业不仅要提升产品质量,以及装置的稳定性,还应该更加注重完善整个产业链,尽可能地触及终端市场,让资源合理化,行业更规整。此外,走出去也是消化聚氨酯行业产能的一条必由之路。

  不少业内专家也认为,扩大出口是缓解我国聚氨酯原料市场供过于求压力的途径之一。“由于供应明显超过需求,行业洗牌已经在所难免,产业调整步伐将加快,企业要力图发展,必须扩展海外市场。”张月说。

  “目前国内TDI市场供大于求,在产能得到大整合之前,恶性竞争难以避免。与其在中国市场上与同行拼个你死活我,不如选择更有优势的出口市场,这样既赢得了利润,还分散了国内市场货源压力。所以从中国TDI市场良性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TDI出口时代已经来临,也希望国内同行继续这么做下去,为未来更加严峻的国内TDI市场开辟一条新路。”任晓东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摘自《中国化工报》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化工大厦1211室   电话:010-84881929/1939

传真:010-84881629  电子信箱:mail@cpuia.org.cn

洛阳办事处地址:洛阳市王城大道69号   电话:0379-62303285   传真:0379-62303285

 

Copyright © 2020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    京ICP备19025917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洛阳    后台管理